「我在台灣過得很開心,希望能夠回饋給台灣社會」—— 日式甜點 折田菓舖 創辦人與主廚 折田 / Orita(折田 將大)(Masahiro Orita)。
「也是吼」、「棒棒」、「不要自己搞得太累喔」…每次和折田主廚傳訊息,我都會處在奇妙的精神分裂邊緣,上一秒還在擔心這樣說他會不會聽不懂、下一秒立刻自己打臉,因為我總是忘了他可以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Read More「我在台灣過得很開心,希望能夠回饋給台灣社會」—— 日式甜點 折田菓舖 創辦人與主廚 折田 / Orita(折田 將大)(Masahiro Orita)。
「也是吼」、「棒棒」、「不要自己搞得太累喔」…每次和折田主廚傳訊息,我都會處在奇妙的精神分裂邊緣,上一秒還在擔心這樣說他會不會聽不懂、下一秒立刻自己打臉,因為我總是忘了他可以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Read More週一下午,我搭上久違的台北捷運,一路彎過松山機場,來到自己並不熟悉的大直。我對巴黎的 14 條地鐵線幾乎倒背如流,偶爾還和朋友比賽搶答從 A 至 B 的各種轉乘方法,但回到自己的家鄉,縱然同處一城,台北市卻有許多角落我從未涉足,經常像在旅行。怎料到當天的體驗,也像是這趟旅程,熟悉與探索兼具,像與闊別數年的親友重逢、但雙方都早有對方未曾參與的生命歷程。
Read More「關鍵是認同。為什麼大家都一直問別人答案呢?這不是要問自己嗎?」—— 食物工作者與 COFE 創辦人顧瑋。
訪問顧瑋,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我想問的太多,而她懂的太多、願意分享的也太多。
我的讀者們對顧瑋的認識,大概大多來自 COFE 以及這兩年他們在世界巧克力大賽(ICA, 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亮眼的成績,但其實在 2018 年創立 COFE 之前,顧瑋早已多次創業,包括將台灣果醬帶入巴黎的在欉紅(2008)、將台灣在地農作物加工製成零食點心的不二味(2011)、與不二味概念類似,但載體擴大成為日常食事,且有實體店面的土生土長 On the Ground(2015)、以台灣米為主題的刊物米通信(2017)、實際各地好米製作好料理的泔米食堂(2017)。除此之外,她還是財團法人台灣好食協會發起人(2011)、也自 2014 年起擔任推廣原住民與部落物產的台灣原味品牌經理。
Read More「我們創作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果這東西出現在瑪麗安東妮皇后的餐桌上_合理嗎?』」——瑪麗安東妮手工法國點心工作坊主廚 吳庭槐。
Wedgwood 浮雕玉石骨瓷、珠寶盒、花邊蕾絲鵝絨枕...位在雲林斗南車站斜對面一間診所樓上的瑪麗安東妮法式點心坊,每每推出作品時,都會引起不少驚呼。這些一看就知道是一一由精細手工製作的甜點作品,無論放在台灣或是法國,都是異數。主廚的許多法國友人認為:「這已經不是法式、而是接近俄式了!」連自己的作品都精雕細琢到極致的 Amaury Guichon 主廚,都曾經在他們的作品「夏綠蒂」前感嘆:「這個我真的切不下去」。而在所有的主廚都在求新求變的同時,他們的冷藏甜點目前只有八樣,更固執地向過往的美好年代中,尋求眼中永恆的美感。
Read More「連我都沒有(感情)了,你們在感情什麼?」—— Quelques Pâtisseries 某某。甜點 主廚 Lai
那天熱到像在三溫暖桑拿室的下午,東區的咖啡店每一間都像是塞得滿滿的玩具箱,我與某某甜點的主廚 Lai 和品牌主理人 Lynn 三人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意外清閒的店家入座,兩個人補吃午餐、一個人補充水份,但談話氣氛到後面卻越來越熱烈。我們從主廚的經歷聊到台灣甜點業的現況、與法國的比較以及對未來的憂心。期間有太多金句恕我無法一一摘錄給你們聽,但說到「台灣味」這個議題在本地飲食市場的熱度,我問她們兩位是否會在創作時有意識地思考如何把台灣味放在作品裡?還是對她們來說,做出自己的甜點更為重要?主廚 Lai 先回答:「我不會去較量哪件事情是比較重要的」,但下一句立刻反問:「在現代這個社會來說,到底什麼樣的甜點是台灣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