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展店,因應市場條件與消費習慣不同,品項自然也會跟著調整。在畬軒的想法中,巴黎的畬室將會更偏向「巧克力店(chocolatier)」,提供更多口味的夾心巧克力(bonbon)。「因為法國的消費市場有辦法支撐這樣的量、流動也快速,且由於濕度、溫度都比台灣低,巧克力保存狀態會比台灣來得輕鬆 」。畬軒提到觀察法國的巧克力店一般起碼都有25種以上的夾心巧克力品項,他「很樂意將種類推到這個數量以上」。近幾年在家鄉的探索,已讓畬室發展出20幾款口味,「以台灣為中心,再加一些法國人認為比較經典的歐式風味進來」, 近30種的口味已能讓巴黎店彈藥充足、準備好打一場勝仗。
Read More[Interviews / 人物深度專訪] 前進巴黎、回歸初心 - 畬室主廚鄭畬軒的無盡修煉之旅(上)
2015 年,畬軒帶著他自學琢磨數年的巧克力技藝、在巴黎歷經三星餐廳和煉獄廚房淬煉的視野,於台北仁愛圓環旁邊的巷子內成立了「Yu Chocolatier 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彼時小巧、低調的一家店,後來成為 Louis Vuitton Taipei City Guide 中唯一上榜的巧克力店、也是第一家在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ICA」)中獲獎的台灣品牌、更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由巴黎巧克力大展(Salon du Chocolat)主動邀約參展的台灣廠商。在台灣本土巧克力品牌紛紛在國際比賽揚名之際,畬室已經悄悄啟動了下一個計畫——前進巴黎開店。
說是前進巴黎,或許更接近「回到巴黎」。2014 年,畬軒結束兩年的法國之旅回到台灣,在用全副身心感受過這個甜點人的聖地、嚐遍大師傑作後,他向自己許下了一個看似狂妄的諾言:「有朝一日回到法國巴黎開一家巧克力店,用巧克力展現台灣的迷人風土」。夢想從來都是因為困難才有挑戰的價值,2019 年,畬軒帶著畬室的自信之作第三次參加巴黎巧克力大展,收服擁有最嚴苛味蕾的法國消費者、更收穫許多年年來訪的忠實顧客。如今的巴黎和五年前一樣,除了日本人之外,檯面上仍然沒有任何一位知名的亞洲甜點師與巧克力師,但畬軒當時看來不知天高地厚的發言,如今卻已水到渠成、只待繁花成蔭。
Read More[Pastry news / 甜點新聞] 《商業周刊》第 1674 期「2019 耶誕蛋糕 法式驚奇」專題
2019 年 12 月 12 日出刊的《商業周刊》第 1674 期〈2019 耶誕蛋糕 法式驚奇〉專題,介紹 2019 年巴黎最具代表性的聖誕節蛋糕。
Read More[Books / 書籍評介] 原來甜點斷面秀有這些學問!甜點師的學習啟蒙之書——《看圖學甜點: 烘焙技巧自學全書》
(本文刊登於博客來 OKAPI「書桌上的甜點時光」專欄)
現在回想起來,《Le grand manuel du pâtissier》(中譯《看圖學甜點: 烘焙技巧自學全書》,註1)應該是我的第一本法文甜點食譜書。還記得我當時翻開這本書時,心裡一直想的是:「天啊如果學校是用這本書當成教材就好了!」
Read More[Keywords / 法式甜點關鍵詞] 為何談甜點不能不談到法國?
當代的法式甜點風潮方興未艾,不僅風靡台灣、也是全球風尚的領頭羊。但世界上的甜點那麼多,每個文化或國家都各有特色,究竟為什麼一提到甜點,總是把法式甜點放在第一位呢?甚至到了今天,法式甜點就跟法式料理一樣,幾乎已經成了全球甜點師都必須會說的語言、掌握了能否進入世界舞台的門票。這必須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自從有文獻記載以來,「甜食」就讓人心醉神迷。甜的味道很自然地帶來愉悅感。在人類知道如何製造糖蜜與砂糖前,蜂蜜是最主要的甜味來源。西班牙瓦倫西亞附近的 Araña 洞窟(Cuevas de la Araña)與印度中部的 Pachmarhi岩洞中的壁畫,都發現繪有我們的老祖先冒險採集野生蜂蜜的情景。這些壁畫大概是在距今約七千到一萬五千年前繪製,顯然無法抵擋甜蜜誘惑的弱點,確實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