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畬軒帶著他自學琢磨數年的巧克力技藝、在巴黎歷經三星餐廳和煉獄廚房淬煉的視野,於台北仁愛圓環旁邊的巷子內成立了「Yu Chocolatier 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彼時小巧、低調的一家店,後來成為 Louis Vuitton Taipei City Guide 中唯一上榜的巧克力店、也是第一家在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ICA」)中獲獎的台灣品牌、更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由巴黎巧克力大展(Salon du Chocolat)主動邀約參展的台灣廠商。在台灣本土巧克力品牌紛紛在國際比賽揚名之際,畬室已經悄悄啟動了下一個計畫——前進巴黎開店。
說是前進巴黎,或許更接近「回到巴黎」。2014 年,畬軒結束兩年的法國之旅回到台灣,在用全副身心感受過這個甜點人的聖地、嚐遍大師傑作後,他向自己許下了一個看似狂妄的諾言:「有朝一日回到法國巴黎開一家巧克力店,用巧克力展現台灣的迷人風土」。夢想從來都是因為困難才有挑戰的價值,2019 年,畬軒帶著畬室的自信之作第三次參加巴黎巧克力大展,收服擁有最嚴苛味蕾的法國消費者、更收穫許多年年來訪的忠實顧客。如今的巴黎和五年前一樣,除了日本人之外,檯面上仍然沒有任何一位知名的亞洲甜點師與巧克力師,但畬軒當時看來不知天高地厚的發言,如今卻已水到渠成、只待繁花成蔭。
「命運無形中將我們帶回法國」- 以台灣為根向外發芽擴散
在畬室成立之前,畬軒就已確信將來要回來巴黎開店:「當時只是純粹的夢想,沒有太多思考成分。因為喜歡這裡、喜歡這邊高規格與高品質的競爭,認為可以挑戰這裡的市場很好。」但即使是一個沒有經過縝密思考的目標,他仍然穩紮穩打,先花了兩年時間從基本、單純的口味出發,將應該要完備的基礎元素做好,並一面沈潛、重新熟悉並挖掘台灣的特色食材與風味。品牌開始運行,畬軒不再只是單純製作巧克力與甜點的主廚,還多了品牌經營者與廚房管理者的角色,他意識到回到巴黎開店沒有那麼單純、不能只憑滿腔熱血,但「在過程中並沒有感覺到這個想法有絲毫減弱,反而隨著台灣店的成長穩定,感覺更加強烈」。
開店隔年,畬室報名參加 ICA 比賽,甫出手就獲得美洲亞太區一銀一銅。首次參展的耀眼成績立刻引起倫敦巧克力大展主辦單位注目,畬室因此成為首位受邀參展的台灣品牌。畬室巧克力中的「台灣主體性」也在同時逐漸明朗,倫敦大展中推出的烏龍茶、桂圓、醃梅,以及柴燒黑麻油鹽花等口味的夾心巧克力,結合台灣風土與法式技藝,為品牌的國際之路打下基礎。倫敦參展的好評又成為巴黎巧克力大展的參展契機,「命運無形中將我們帶回法國,非常奇妙,更加令人確信未來的方向是冥冥中註定的。這給了我們更多力量」,他堅定地說著。
2018 年二度參加巴黎巧克力大展後,畬軒開始覺得自己的巧克力已經準備好可以面對法國市場、台灣的畬室團隊也足夠穩定,「已經有足夠的能量、提供足夠的創作元素可以支撐我來巴黎發展」。他強調前進巴黎,是一個「連續、延續的過程」,不會把巴黎店視為「分店」,而「期待雙邊透過團隊移訓與兩地成員的交流,在實際創作層面上互相影響」。
「這五年市場其實待我們非常不薄」- 故鄉逐漸深化成熟、成為堅實後盾
畬室在台北的甜點市場其實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首先法式甜點已經屬於高端、市場雖然有熱忱但仍未形成文化,一個完全以巧克力和巧克力甜點來直球對決的店家想必更為艱難。台灣市場喜愛嘗新的特性,更對店家造成不小壓力,很難維持自己的步調。不過回顧幾年來的發展,畬軒充滿感謝地認為,雖然自己選擇了一條比較艱難的路,「就台灣市場而言很緩慢的步調,去將每個產品做出經得起考驗的經典性」,但仍然深深感到「畬室很幸運」。他說:「這五年其實市場待我們非常不薄,我們堅定的推廣心中的巧克力面貌,也建立了非常忠實支持的客群、他們很理解也很認同我們在做的事。 」
從開始自學巧克力至今已超過 12 年,留法期間嘗遍頂尖手藝人的作品、更曾用味蕾踏遍全球可可豆生產地。探索巧克力的世界對畬軒來說有如漫步無垠的宇宙,他衷心希望能和台灣的消費者分享窺見浩瀚星河的感動。「一般在平常的甜點店,有兩三中巧克力甜點已經很多了,但那只是呈現一種巧克力的樣貌而已」,在畬室,光是巧克力塔就有五種不同的口味,接下來還會再推出一個台灣可可巧克力塔,六種巧克力塔的陣容,即使在巴黎都沒有店家如此瘋狂。「當消費者來到畬室,可能覺得店裡怎麼沒有巧克力以外的甜點,也許他不得已點了三個,但最後卻會發現三個甜點中的巧克力完全不一樣、且吃到最後沒有負擔,還有餘力去品嚐別的東西。這是我當初希望能達到、最後也很幸運有達到的狀態」,觀察台灣市場的變化,他發現「越來越多消費者可以欣賞巧克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大家開始擴張自己對巧克力的想像」。家鄉與畬室一同成長,讓巧克力人更有自信地面對世界。
「我已經買兩年了,今年有什麼新口味?」- 口碑效應顯現、國際消費者給予肯定
連續三年參加巴黎巧克力大展,畬軒也在與巴黎當地顧客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耕耘國際市場的變化。消費者從對來自台灣的巧克力品牌不瞭解而「有戒心、畏懼」,一直到願意嘗試、最後給予高度評價,態度的轉變讓他更加確信,在這個市場裡只要能交出好的作品,就能得到回饋。他談起今年在展場遇到的回頭客,口吻依舊謙和,但眼裡充滿自信的光芒。有一對來自布魯塞爾的夫妻,過去曾到訪畬室台北店面,這次聽說畬室在巴黎參展,便特地搭火車南下,其他消費者如「我已經買了兩年,今年有什麼新口味?」、「我信任你,請幫我推薦」等等的反應,也給了畬室最自然真實的支持。
由於畬軒學習巧克力的歷程發生法式系統中,能使用純法式的巧克力技術創作,但身為台灣人,「風味的骨幹自然帶有台灣味」。法國市場有百年的文化累積,品嚐巧克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這裡不需要耗費心力教育消費者如何品鑑巧克力。若能純熟掌握當地語言,只要能突破消費者「願意嘗試」的門檻,這些充滿台灣味的故事,便如盛放的花朵,自然吸引群蝶翩翩來訪。
「我始終最在意的就是味道」- 日復一日履行風味之道
在巴黎展店既然是畬室品牌的延續,台灣的積累便是不能斷的根。台灣蓄積的能量是畬室前進世界的動力,巴黎展店的初期更需要台灣團隊的全心合作。與畬室一同成長的這幾年,讓畬軒領悟團隊的重要性。「其實全世界餐飲業都是如此,最後需要建立起能夠永續經營的系統。我們不是 Pierre Hermé 那種大企業,在只有一兩家店的時候,團隊就是一切。每個人都很重要,Everybody counts.」談起畬室這幾年逐漸發展出團隊向心力、以及能為「味道」投注別人無法想像的心力時,畬軒的口吻滿是驕傲。
「我始終最在意的就是味道。大家可能會覺得食物最重要的當然是味道,不知道我講的是什麼廢話,但是在當今的世界裡,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在 Instagram 的時代,視覺壓倒性的重要,「大家拿到東西時最先是拍照,甚至有時候拍到東西的味道都已經改變了。你說味道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嗎?不是,但對於畬室來說是。我們非常在意味道,也希望客人可以感受到我們在這方面的用心。」如此堅持的身影,其實早被顧客看在眼裡,並用同樣專注的態度來回報。對許多人來說,甜點店是好友們聚會的首選場所,但在畬室卻經常可以看到獨自前來的顧客,這些孤獨的美食家不為別的,只希望能單純「享受自己與風味互動的時光」,這讓畬軒非常感動。他能回報這些顧客的,就是在追求風味的道路上持續前進,「我們不會為了節省程序而犧牲味道,即使是製作甜點元素的半成品,也會在允許的範圍內盡量爭取做最新鮮的。這個做法在某個層面上來說非常多餘,但這些細微之處我自己感受得到,會希望能讓消費者也感受到」。
畬軒向我透露,「過去的生命經驗告訴我,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美感是很缺乏的,因為我從小在美勞課上做出來的東西都很低分,感覺得出來自己很沒有 artistic(「有藝術天賦的」)的那一面」、「我學過很多音樂但完全不行,我可以對藝術創作有感知力,但在『創造』上完全不行。所以當時發現我會煮菜、我會產生味道、我會做巧克力、發現自己也是有產生美的可能的那一刻,對自己感到非常驚訝」。追尋風味之美,就此成為他負笈前行、始終不悔的大道。許多人認為大師或名店便能不顧規則、恣意而為,但其實他們是每天重複那些細瑣的動作,不因為無聊、煩悶、熟練等任何理由放鬆,才能在滴水穿石中漸露神貌。「日復一日地要求各種細節、追求極致的新鮮,能為更好的風味做到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地步,便是畬室品牌的價值」。
(精彩下篇點此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帶著故鄉風土滋養的巧克力 讓台灣在世界發光 - 專訪畬室主廚鄭畬軒
千錘百鍊的滋味 - Yu Chocolatier 畬室 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