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過 50 位法國頂級名廚,包含 Alain Ducasse、Jean-François Piège、Anne-Sophie Pic 等料理巨匠,聯合在《回聲報》(Les Échos)上發表公開信,向法國美食的未來發出警報。他們指出,在法規限制、稅務壓力與政府支持不足下,作為法國軟實力核心象徵的美食文化正瀕臨險境。
Read More法國美食的全球王者地位雖面臨挑戰,但每年到訪的旅客中,仍有近半是為此而來。
法國美食的全球王者地位雖面臨挑戰,但每年到訪的旅客中,仍有近半是為此而來。
近日,超過 50 位法國頂級名廚,包含 Alain Ducasse、Jean-François Piège、Anne-Sophie Pic 等料理巨匠,聯合在《回聲報》(Les Échos)上發表公開信,向法國美食的未來發出警報。他們指出,在法規限制、稅務壓力與政府支持不足下,作為法國軟實力核心象徵的美食文化正瀕臨險境。
Read More如果米其林餐廳可以分期付款,你會願意嘗試、還是覺得該餐廳瞬間沒那麼令人憧憬了?
南法米其林一星主廚 Alain Llorca 因自年初以來消費力下滑、餐廳營收降低 10%,決定拋出一項引人注目的構想:讓顧客以三期零利率付款方式,支付在其餐廳的用餐費用。他主張此作法「與時俱進」,畢竟「信貸消費已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份」,且能讓高級餐廳「更平易近人」。這一舉動迅速在社群平台與餐飲圈激起波瀾,專業餐飲媒體 Bouillantes 向 700 名網友進行即時調查,結果高達 87%的人認為這是個「壞主意」。
Read More沒有紮實基礎與對專業的認知與尊重,遑論摘星?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近日台灣餐飲界的注目焦點,是江振誠主廚宣布退休,並將餐廳 RAW 轉型為廚藝學院一事。「傳承」在餐飲業中是非常重要與基礎的議題,包括 Pierre Hermé 在內的許多法國名廚皆認為,這是他們最重視的工作內容。江主廚談到轉型廚藝學院的初衷,也表示是由於「看到年輕廚師在專業教育、培訓、創造力和全球視野方面的極度不足」、「我們的餐飲界存在迫切的需求」。他立下目標,希望每年培養出 10 至 20 位米其林主廚。
此目標看似宏大,但首先「米其林主廚」意味為何便需清晰定義。台灣媒體多年來大肆追捧米其林評鑑,濫用「米其林主廚」頭銜,許多僅在星級餐廳實習過的廚師與甜點師,便被稱為「米其林主廚」。江主廚的英文聲明稿為「Michelin-quality chef」,但究竟是指有能力在星級餐廳工作的廚師,還是有能力領導餐廳摘星的主廚,仍有諸多解釋空間。無論是哪一種,我們仍需進一步自問,米其林的標準是最重要的標準嗎?不符合米其林標準的主廚就不是好主廚嗎?更重要的是,台灣迫切需要的,真的是更多「米其林主廚」嗎?
Read More今年入選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 HUGH dessert dining 隨四季變化、宛如藝術品的甜點作品。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近期台灣餐飲界最受熱議的話題,莫過於《台灣米其林指南2023》不僅在星級餐廳部分有不少變動,也有許多新入選餐廳。而在必比登推薦部分,有兩家甜點餐廳入選,分別是台北的 HUGH Dessert Dining 與台中的 MINIMAL。其實甜點餐廳入選米其林指南並非罕見,也有位列星級的案例,如柏林的 CODA Dessert Dining 和法國谷雪維爾的 Le Sarkara 都擁有二星。雖然甜點是餐點的一部份、在法國餐飲中更有著重要地位,但創立於 1900年 的米其林指南卻一直要到 2019 年才真正對甜點領域投注更多關注,設立「Passion Dessert」(甜點熱忱)獎項,表彰傑出甜點師。
Read More連續20年獲得三星殊榮的巴黎 Guy Savoy 餐廳今年降為二星,引發巨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