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在巴黎也吃得到菠蘿包和台灣古早味蛋糕嗎?
還記得前陣子我發了一篇〈從「亞洲甜點在巴黎」思考何謂台灣味〉,剛好最近又拜訪了兩家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現在巴黎豐富的飲食面貌,並從中探討亞洲甜點如何在巴黎定位自己、發展新途徑。
Read More巴黎 Fu Castella 海綿蛋糕專賣店的甜點櫃,有注意到上方的海報嗎?這是用海綿蛋糕製作的法式草莓蛋糕( fraisier ),也算是亞洲與法國甜點融合的一個有趣例子了吧!
你知道現在在巴黎也吃得到菠蘿包和台灣古早味蛋糕嗎?
還記得前陣子我發了一篇〈從「亞洲甜點在巴黎」思考何謂台灣味〉,剛好最近又拜訪了兩家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現在巴黎豐富的飲食面貌,並從中探討亞洲甜點如何在巴黎定位自己、發展新途徑。
Read More圖1. 在法式蛋糕中,蛋糕體(biscuits)絕大時間都是作為薄薄一層的基底,不會是主體。
(本文刊登於BIOS Monthly)
上回提到蛋白霜,這次的專欄想要跟大家談談使用蛋白霜為基礎做出的海綿蛋糕(biscuits / sponge cakes)(註1)、以及它在法式甜點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專欄一開始時有提過,和台灣人習慣的蛋糕(註2)不同,法式蛋糕(entremets)的組成多半是底部一層薄薄的蛋糕體(biscuits)、加上慕斯或奶醬的主體與中間變化的果凍或果醬夾層,然後再以巧克力(或其他元素如水果、糖、蛋白霜等)為基礎做的裝飾。其中的「蛋糕體」(或是「海綿蛋糕 」),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中,都只會是增加口感變化的基底,絕對不會是整個甜點的主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