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Menu

ying c.

les secrets sucrés
  •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法式甜點關鍵詞
歷史
觀點
人物
書介
出版作品

巴黎 Fu Castella 海綿蛋糕專賣店的甜點櫃,有注意到上方的海報嗎?這是用海綿蛋糕製作的法式草莓蛋糕( fraisier ),也算是亞洲與法國甜點融合的一個有趣例子了吧!

[Paris pastries / 巴黎甜點] 亞洲甜點在巴黎的還魂與新生-Café Lai'Tcha 與 Fu Castella

May 27, 2019

你知道現在在巴黎也吃得到菠蘿包和台灣古早味蛋糕嗎?

還記得前陣子我發了一篇〈從「亞洲甜點在巴黎」思考何謂台灣味〉,剛好最近又拜訪了兩家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現在巴黎豐富的飲食面貌,並從中探討亞洲甜點如何在巴黎定位自己、發展新途徑。

港式街頭風情-Café Lai’Tcha

Café Lai’Tcha 的店面。

Café Lai'Tcha 的老闆正是一星餐廳 yamT'cha(「飲茶」的粵語發音)的主廚 Adeline Grattard 與香港裔的先生Chi Wah Chan(他們兩人的故事可以在 Netflix 的 Chef's Table France 第三集看到)。在餐廳與氣氛輕鬆、提供功夫茶與包子的 boutique yam'tcha 後,他們再度在巴黎中心的 Les Halles 區域開了第三家店—— Café Lai'Tcha,這家店重新回到了 Adeline 與 Chi Wah 的出發點香港,提供東南亞的街頭小吃。除了菠蘿包、港式奶茶之外,也有一些帶有亞洲風味的法式甜點、茶飲,以及炒飯、炒麵等的小吃形式料理。

Café Lai’Tcha 的菠蘿包,切開之後裡面有驚喜。

我與好友在下午茶時間來訪,我的目標就是很久沒吃到的菠蘿包與港式奶茶,好友則選擇了「黑芝麻 Cruffin」。

這裡的菠蘿包很有趣,一切開來中間夾的並不是台灣人熟悉的奶酥,也不是香港菠蘿包可能會夾的奶油(菠蘿油),而是鳳梨果泥,非常清新,且果然不負「菠蘿包」之名(粵語中「菠蘿」意指鳳梨)。記得在上次那篇〈亞洲甜點在巴黎〉發表之後,我和 Liz(美食家的自學之路)曾有一番討論,認為一直以來我們在台灣看到的,是將亞洲或台灣元素帶入法式料理、法式甜點,但該文中介紹的 Pâtisserie TOMO 銅鑼燒專賣店的做法,則指引了我們另一條路:將亞洲甜點用法國的元素呈現。雖然做法簡單,但是Café Lai’Tcha 的菠蘿包也算是後者一個有趣的案例。

中間夾了鳳梨果泥的菠蘿包,真的從裡到外都是名副其實的菠蘿呢!

另外一個甜點黑芝麻 Cruffin,則是可頌( croissant ) 與瑪芬 ( muffin ) 綜合體,其實是法式維也納酥皮麵包類型中的「 brioche feuilltée 」,即千層布里歐許麵包。這個甜點的處理方式,則是我們上面討論的第一種方法,將亞洲元素加入法式甜點中:千層布里歐許麵包中間填了黑芝麻奶餡( crémeux sésame noir ),口感濕潤綿密,奶餡也足夠輕盈。最近黑芝麻這個元素在巴黎似乎越來越常見,下次再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別的黑芝麻甜點!

外型簡單但並未忽略細節呈現的黑芝麻 Cruffin。

不僅中間夾了滿滿的芝麻奶餡,連千層麵包也是塗了芝麻奶餡才捲起來成型的。

Café Lai’Tcha的下午茶套餐是一個甜點加上一杯飲料共12€ ,不過偷偷告訴大家,其實大部分的甜點與飲料組合都是單點會比較划算喔!

台灣古早味的前世今生-Fu Castella

另外一家 Fu Castella 也相當有趣,兩位越南裔的創辦人是在台灣學到這種蓬鬆軟綿的古早味海綿蛋糕,然後回到法國開店。

Fu Castella 以明亮的黃色為主體視覺、混合日式風格的店面。

這裡一般有五到六種口味可供選擇,除了原味之外,也有抹茶紅豆、咖啡、巧克力核桃,甚至有台灣人熟悉的肉鬆與充滿南亞風情的榴槤口味。

Fu Castella 的蛋糕櫃,可惜當天剛好沒有肉鬆口味。

這裡的蛋糕正是台灣人熟悉、同時也會非常喜愛的海綿蛋糕。在巴黎非常少見,幾年前曾經也造成一陣討論的戚風蛋糕,在專賣店 Pâtisserie Ciel 關店之後就只有看過零星的日系咖啡店(如 Café Kitsuné )有賣,不過依我的經驗觀察,許多法國人也非常喜愛這種有如雲朵般的蓬鬆口感。戚風蛋糕一直在我的法國甜點師朋友圈中享有極大好評,而本次在我與好友拜訪 Fu Castella 的下午茶時間內,也看到許多法國本地顧客來店外帶。

Fu Castella 下午茶時間的雙人套餐可以選擇五種口味的迷你蛋糕,加上兩杯飲料共16€。

有趣的並不只是蛋糕本身,而是 Fu Castella 如何處理自己品牌的定位與將這種蛋糕命名為「Castella」的選擇。Castella 的原名是「Pão de Castela」,意為「來自 Castile 的麵包」, 在16世紀由葡萄牙商人與傳教士經由長崎通商口岸帶到日本,當時的日本人因此學到了這個用糖、蛋、麵粉做成的點心,最後發展為長崎的名產。Castella 烘烤時必須使用日本人為此特製的木盒、採用的是高筋麵粉(因此口感是Q彈而非軟綿),底部有明顯的粗砂糖粒。長崎蛋糕在傳到台灣時,可能因為糖的香甜如蜜而訛傳為加了蜂蜜烘烤、也可能是當時台灣的糕點製作者為符合本地市場的口味做了調整,加入台灣的龍眼蜜,所以它的台灣版本正是台灣人人皆知的「蜂蜜蛋糕」,受歡迎的程度到了台灣消費者到日本旅遊時,才會大吃一驚地發現長崎蛋糕並沒有蜂蜜口味。

抹茶紅豆口味的蛋糕加上英式蛋奶醬(crème anglaise)與新鮮莓果和杏仁片。

從 Fu Castella 店內販售的蛋糕製作方法、外型與口味來看,很明顯兩位創辦人學到的是台灣兩年前蔚為一時風潮的「古早味蛋糕」,也就是用蛋白霜與蛋黃糊混合製作而成的海綿蛋糕,而並不是日本人認知的 Castella、也不是台灣人熟知的蜂蜜蛋糕。加上了從葡萄牙飄洋過海到達亞洲、經過日本、台灣的洗禮,然後又再傳回歐洲的身世,或許更容易在法國市場闖出一片天,不過海綿蛋糕顯然不管在哪都有一群死忠支持者,即使是在 Castella 的來源地葡萄牙,也有類似的親戚「pão-de-ló」。Fu Castella 的故事再度說明了甜點的歷史如此豐富、充滿了各種文化的智慧,也許哪一天,台灣的甜點也能在異地以一種嶄新的形式開花結果,成為他人文化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延伸閱讀:

從「亞洲甜點在巴黎」思考何謂台灣味

Wikipedia “Castella”

蜂蜜蛋糕沒「蜂蜜」 為「長崎蛋糕」正名








In Trends, Tasting/Testing, Addresses Tags sponge cake, chiffon cake, asian, Hong Kong style, Paris, Paris city guide, post in Chinese
← [Opinion / 觀點評論] 從 Jessica Préalpato 獲得 2019 年「全球最佳甜點主廚」談餐飲評鑑與名氣的兩面性[Interviews / 人物深度專訪] Julie Mathieu-法國甜點雜誌《 Fou de Pâtisserie 》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下) →
Liésparladouceur_3dcover.png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重磅出版

More Info
The Art of French Pastry_3D cover.jpg

《法式甜點學》好評4刷!

More Info

LATEST

Featured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Apr 21,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Mar 25,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Jan 26, 2025


ARCHIVE

  • Addresses
  • Books
  • F. Pastry Fundamentals
  • History & Stories
  • Magazines
  • News
  • Opinion
  • People
  • Taste of Taiwan
  • Tasting/Testing
  • Trends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PRESS

Featured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Nov 9, 2021
500times_interview1.JPG
Oct 30, 2021
500輯漬物讀書會 Interview
Oct 30, 2021
Oct 30,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Oct 18, 2021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Jun 12,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May 14,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May 1,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Apr 30, 2020
Hengstyle interview_p1
Oct 6, 2017
Hengstyle Interview
Oct 6, 2017
Oct 6,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Feb 28, 2017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Dec 22, 2016

© 2016 Ying 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