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過得很開心,希望能夠回饋給台灣社會」—— 日式甜點 折田菓舖 創辦人與主廚 折田 / Orita(折田 將大)(Masahiro Orita)。
「也是吼」、「棒棒」、「不要自己搞得太累喔」…每次和折田主廚傳訊息,我都會處在奇妙的精神分裂邊緣,上一秒還在擔心這樣說他會不會聽不懂、下一秒立刻自己打臉,因為我總是忘了他可以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Read More「我在台灣過得很開心,希望能夠回饋給台灣社會」—— 日式甜點 折田菓舖 創辦人與主廚 折田 / Orita(折田 將大)(Masahiro Orita)。
「也是吼」、「棒棒」、「不要自己搞得太累喔」…每次和折田主廚傳訊息,我都會處在奇妙的精神分裂邊緣,上一秒還在擔心這樣說他會不會聽不懂、下一秒立刻自己打臉,因為我總是忘了他可以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Read More週一下午,我搭上久違的台北捷運,一路彎過松山機場,來到自己並不熟悉的大直。我對巴黎的 14 條地鐵線幾乎倒背如流,偶爾還和朋友比賽搶答從 A 至 B 的各種轉乘方法,但回到自己的家鄉,縱然同處一城,台北市卻有許多角落我從未涉足,經常像在旅行。怎料到當天的體驗,也像是這趟旅程,熟悉與探索兼具,像與闊別數年的親友重逢、但雙方都早有對方未曾參與的生命歷程。
Read More「關鍵是認同。為什麼大家都一直問別人答案呢?這不是要問自己嗎?」—— 食物工作者與 COFE 創辦人顧瑋。
訪問顧瑋,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我想問的太多,而她懂的太多、願意分享的也太多。
我的讀者們對顧瑋的認識,大概大多來自 COFE 以及這兩年他們在世界巧克力大賽(ICA, 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亮眼的成績,但其實在 2018 年創立 COFE 之前,顧瑋早已多次創業,包括將台灣果醬帶入巴黎的在欉紅(2008)、將台灣在地農作物加工製成零食點心的不二味(2011)、與不二味概念類似,但載體擴大成為日常食事,且有實體店面的土生土長 On the Ground(2015)、以台灣米為主題的刊物米通信(2017)、實際各地好米製作好料理的泔米食堂(2017)。除此之外,她還是財團法人台灣好食協會發起人(2011)、也自 2014 年起擔任推廣原住民與部落物產的台灣原味品牌經理。
Read More(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談起巴黎,你的眼前會浮起什麼樣的印象?是狂野絢麗的紅磨坊、充滿藝術氣息的蒙馬特、雨中的杜樂麗花園、優雅但傲慢的巴黎人,還是清晨那個蓬鬆酥脆、充滿奶油香的可頌?
最近知名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平台 Netflix 剛剛上映的一部影集「Emily in Paris」(艾蜜莉在巴黎),便刻意透過艾蜜莉這位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年輕女孩隻身闖蕩巴黎的經驗,全部重現了這些刻板印象,同時調侃了法國人與美國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