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近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法案,要求 TikTok 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在六個月內出售其在該應用程式中掌握的股份,否則 TikTok 將在美國遭到禁用。此一決議引起巨幅關注與爭議,不過,該法案若真要實施,仍須經參議院通過與總統簽署。而就算真的通過實施,TikTok 仍可上訴,未來將經歷漫長審理過程,更不用提若白宮出現政黨輪替,日前突然態度大轉彎的川普,也可能讓 TikTok 再現生機。
Read More若有一天 Facebook 或 Instagram 被禁,你的品牌與社群經營策略為何?
甜度與糖度不同,甜度受到許多因素的交互影響。
「不太甜」也是你對甜點的最高禮讚嗎?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在台灣,最常聽到對甜點好吃的讚美就是「不太甜」,甚至可以說是最高禮讚。不過,將「不太甜」視為對甜點的讚美,不只是在台灣。前陣子美國餐飲媒體 Eater 便針對亞裔美國人與「不太甜」(not too sweet)的甜點現象做了一番有趣且深入的討論。
近幾年美國逐漸掀起「不太甜」甜點風潮,不僅許多亞洲血統的甜點店以此行銷,媒體越來越常見相關報導,在 TikTok 與 X(前推特)上都有許多聲量。但亞洲人偏好不太甜的甜點,這個印象是正確的嗎?Eater 該篇文章裡說明,雖然有英國研究報告指出,亞洲人更有可能是超級味覺者(Supertaster),不僅對苦味、酸味更加敏感,也可能偏好較低的甜度,且亞洲歷經戰亂,糖曾是奢侈品,但「亞洲人都喜歡不太甜的甜點」很大部分是刻板印象及偏概全的結果。
Read More主顯節的專屬糕點國王派,如今在台灣被錯置為聖誕節最新搶手甜點。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對基督教文化圈來說,聖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不僅值得慶祝,更不能少了相應的糕點。台灣雖不屬於基督教文化圈,但由於曾有前總統夫婦是基督徒,並刻意將行憲紀念日選在聖誕節當天,因而 12 月 25 日曾長期為假日。爾後行憲紀念日雖不再放假,但慶祝聖誕已深入民間,再加上全球化與消費主義推波助瀾,聖誕節在民眾心目中也成為日常風景。
在日本,在聖誕節享用草莓鮮奶油蛋糕早已成為固定儀式。台灣雖不及日本,但一塊美味的蛋糕或甜點,仍是慶祝重點之一。近年法式甜點風行,也有許多新選項加入戰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非國王派(galette des rois)莫屬。不過,雖然無論是店家或媒體,都把國王派當成聖誕甜點在行銷,許多消費者也形成相關認知,但國王派實際上根本不是聖誕節的甜點,而是 1 月 6 日主顯節(l’Épiphanie)的專屬糕點。
Read More巴黎 Le Bon Marché La Grande Épicerie 的甜點部 La Pâtisserie 的蒙布朗塔。
上篇中提到,甜點歷史學家 Pierre Lacam(1836-1902)將瓦泰爾一舉安上了香緹鮮奶油發明者的頭銜。照常理而言,既然香緹鮮奶油以香緹城堡為名,那發明地應該也在此?但 Lacam 卻提供了一個相當牽強的說法。他認為瓦泰爾發明香緹鮮奶油,是在任職香緹城堡總管前,於路易十四的財務大臣富凱(Nicolas Fouquet, 1615-1680)建造的沃子爵城堡(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服務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