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苗林行名家專欄)
2019年,我曾寫過〈高貴的日常——麵包成為巴黎時尚新寵〉一文,文中提及「麵包」在巴黎逐漸以嶄新形象示人,當時觀察到兩種趨勢走向,一是將甜點元素融入麵包中,代表類別是位於麵包和甜點交界的維也納麵包(viennoiserie);另一則是對工業化大量生產麵包的反思,強調手工技藝、緩慢製程,對食材選擇更深思熟慮。
Read More「排隊文化」在巴黎並不盛行,但巴黎人卻會為了買到好吃的麵包心甘情願駐足等候。圖為極受蒙馬特當地居民歡迎的 Shinya Pain。
(本文刊於苗林行名家專欄)
2019年,我曾寫過〈高貴的日常——麵包成為巴黎時尚新寵〉一文,文中提及「麵包」在巴黎逐漸以嶄新形象示人,當時觀察到兩種趨勢走向,一是將甜點元素融入麵包中,代表類別是位於麵包和甜點交界的維也納麵包(viennoiserie);另一則是對工業化大量生產麵包的反思,強調手工技藝、緩慢製程,對食材選擇更深思熟慮。
Read More在麵包業的龐大商機背後,獨立麵包店如何面對超市與超商夾擊?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麵包業在這幾年發展迅速、產值巨大。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整體烘焙產業市場年產值約 600 億元。不過去年年底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發表一份「台灣烘焙趨勢大調查」,以消費者調查和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為基礎,推估光是烘焙麵包市場規模就有約 708 億之譜,遙遙領先平日西點蛋糕零售市場的 393 億、節慶蛋糕的 132 億與中式點心(伴手禮)的 114 億。
若以營業店數來看,台灣西點麵包零售業店家數至今年六月為止,共有 5,760 家,與去年一月相較,成長了近 200 家。即使在日本與法國兩個相對成熟的市場,麵包業也仍有繼續發展的潛力。據法國全國麵包聯合會統計,目前全法約有 33,000 家麵包店,每月也仍有新麵包店開業,整體店數呈現正成長。日本政府也統計,全日本甜點麵包店家數自 2012 年至 2021 年,從 46,900 家成長為 48,289 家,同樣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