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Menu

ying c.

les secrets sucrés
  •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法式甜點關鍵詞
歷史
觀點
人物
書介
出版作品

當手機螢幕成為絕大多數食物相關影像的載體時,「專業」該如何定義?

[Opinion / 觀點評論] 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December 4, 2024

(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熟悉社群媒體的讀者們都知道,自從 Instagram 崛起,「食物攝影」便產生了全新意涵,而 Instagram 上的食物攝影,更定義了新的美學風格。濾鏡與修圖功能愈加普及,人人都能拍出時尚大片,專業與業餘間的界線逐漸消解。而比起專業媒體與出版,Instagram 還能立即傳播,標註、轉發、討論,甚至消費都在須臾之間。在消費者自發拍攝與發佈照片、主廚或餐廳轉發毫不費力,也不需付權利金的情況下,比起聘請專業攝影師,餐飲業者、主廚甚至可能更加偏好 Instagram 與其他社群平台帶來的宣傳效果。然而,這樣的演變是正面的嗎?

法國餐飲專業媒體 Bouillantes 前陣子發文討論了這個現象,認為其中恐怕沒有任何贏家。主廚們不再與攝影師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可能因此喪失其作品藝術性表達與彰顯個性的機會,而輸得最多的,便是食物攝影師與食物攝影的未來。文中提到許多攝影師初出茅廬時,會藉著提供免費或低廉的服務換取累積經歷與作品,夢想在與多位知名主廚合作後,能逐步提高收費標準。但此模式在現下宛如創造自噬循環,因為如今食物攝影師們面對的,是源源不絕的免費競爭,而餐飲業早已習慣免費獲取服務。更糟糕的是,由於專業與業餘間有大片灰色地帶,而轉發、分享、再創作是社群媒體常態,不加註來源極為常見,有時也難以定義創作權擁有者,再次稀釋專業價值。

由於親身經歷這個歷程,我對此議題特別有感。過去曾有巴黎知名主廚邀我拍攝其作品,但只以餐點作為回報,事後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時,也從不標註來源。後來我與同為 Instagrammers 的好友們(包括專業攝影師)討論,才發現大家都有類似經歷。不過,比起 Instagram 或社群媒體,如今食物攝影師的挑戰可能甚至不是真實拍攝者,而是能夠依設定產出、且能無限編輯與修改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生成影像當然有真實與道德性爭議,但傳統攝影的生存空間繼續限縮或許難以避免。對食物攝影師來說,未來究竟該朝向何方?

回顧攝影發展歷史,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發。從19世紀攝影技術發明,到曝光技術與相機、鏡頭的發展,一直到相機小型化、再到數位攝影成為主流,類似反思皆曾出現過。如攝影技術興起,的確取代了寫實畫,但「繪畫」作為藝術創作的類別卻從未消失。抽象與藝術性取代了單純紀錄與再現現實,反而使創作更為自由與個人化,也催生了新藝術形式發展。當然,紀錄與展示本就是食物攝影的目的之一,不能完全與之類比,但擁有獨特視角的個人風格與藝術性,卻的確可能是脫穎而出的關鍵。社群媒體餵養了視覺內容的即時滿足感,讓耗時的傳統拍攝與出版顯得老態龍鍾,但它也同時形塑了消費者對美感及故事性的要求。而當當代食譜書同樣也部分脫離了「學做菜」的實用功能,成為可供收藏與展示的藝術品時,能深入挖掘餐點與人物、風土甚至文化的食物攝影,便是能和大眾化影像區別之處。

不過,如同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重塑了閱讀習慣,「書」雖未消失,成本卻逐漸高昂;資訊與知識取得變得碎片化,靜心閱讀與思考也變得奢侈。攝影與欣賞攝影作品亦同,影像不會停止產出,但技術專業門檻降低,卻可能讓產業朝向普及與精品化兩個分野。Bouillantes 近期也報導了底片攝影似乎有捲土重來的跡象,開始有食物攝影師結合底片與數位攝影拍攝食譜書,也有人將此視為與(拿著iPhone的)Instagrammers 區別的象徵。Bouillantes 認為,底片攝影不可能與數位攝影的效率與低成本匹敵,卻能在技術與美感上創造關鍵差異化。

不過除此之外,我認為不能忽視的,或許是「溝通能力」。攝影本身就是一種溝通,但如今不再只是單向。社群媒體讓眾聲喧嘩,也讓創作者能即時獲得反饋。如何善用當代溝通工具,建立並強化個人品牌,在自認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也能說服主廚、品牌與消費者、讀者,讓他們認同自己的產出與主廚端出的餐點相同,皆是「作品」而非僅是「商品」,進而獲得合理報酬,也同樣該被食物攝影師們視為生存技能。

In Opinion Tags 食物攝影, food photography, social media, 社群媒體, Instagram
← 新世界抑或新思考?來自純植物甜點的溫柔請柬——加藤峰子 x HUGH dessert dining 餐會紀錄「做自己的甜點」,對純植物烘焙的再思考 →
Liésparladouceur_3dcover.png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重磅出版

More Info
The Art of French Pastry_3D cover.jpg

《法式甜點學》好評4刷!

More Info

LATEST

Featured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Apr 21,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Mar 25,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Jan 26, 2025


ARCHIVE

  • Addresses
  • Books
  • F. Pastry Fundamentals
  • History & Stories
  • Magazines
  • News
  • Opinion
  • People
  • Taste of Taiwan
  • Tasting/Testing
  • Trends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PRESS

Featured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Nov 9, 2021
500times_interview1.JPG
Oct 30, 2021
500輯漬物讀書會 Interview
Oct 30, 2021
Oct 30,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Oct 18, 2021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Jun 12,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May 14,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May 1,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Apr 30, 2020
Hengstyle interview_p1
Oct 6, 2017
Hengstyle Interview
Oct 6, 2017
Oct 6,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Feb 28, 2017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Dec 22, 2016

© 2016 Ying 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