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前陣子一位作家發文分享自己到餐廳,原本欲消費超過千元的餐點,但因為未符合店家「低消一杯飲料」的要求,最後氣急敗壞選擇離開的經驗。該文引起一般民眾與餐飲業界的廣泛討論,主要的爭執點包括「低消一杯飲料」的解釋空間,究竟是一杯飲料的價錢還是品項,以及「為什麼許多餐飲業者會要求所有內用顧客必得消費一杯飲料」。
Read More(本文刊於 500輯、聯合新聞網)
2021 年即將結束,今年全球仍然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之下,餐飲業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但甜點業受到的衝擊卻相對較小。在法國,封城時期甚至有逆勢成長的跡象,不僅新店持續開張、甜點食譜書市熱度方興未艾,甜點主廚們受到的關注也有增無減。而在台灣,雖業界生態大不相同,且在今年本土疫情嚴峻、餐廳停止內用時,甜點店家一度受到重創,但仍可從甜點食譜書討論度高、個人工作室蓬勃發展等處,探出「甜點」始終受到關注、並未因疫情稍減的事實。其中甜點線上課程銷售持續長紅,大概是所有線上課程中銷售量最好的類別,單一課程的銷售總額動輒能達到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之譜。
Read More聯合報 500 輯熱鬧盛大地發布了「500 盤」原創餐飲指南評選結果,幾乎集結了整個台灣餐飲界。「500 盤」對自己的定位是「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無論是在評審組成、評選方式還是結果上,確實都有特色值得討論。
首先,在評審組成上,500 盤的評審並非秘密客、也非全為餐飲業內或專業人士,而是橫跨娛樂、設計、文創、藝術與企業界的知名人士。評選方式更特別,大部分的餐飲評鑑的評鑑對象為「餐廳」,少部分則針對主廚、甜點師等「個人」,但 500 盤以「菜色」為投票對象。50 位評審一人可以投下10 票(盤)給過去一年內吃到「念念不忘」的 10 道菜,沒有任何菜系與價位的限制。一個評審可以將 10 票全部投給同一家餐廳的不同菜色,也可以投給甜點或是不對外發售的隱藏版菜色。看似奔放無比、極有彈性,卻呈現了許多跨界人士的共同喜好與交集,比如榜單中最大宗為台菜、中菜餐廳,私廚預約制的兩家餐廳則分別奪下 11 盤與 8 盤,前者並以此居冠。
Read More(本文刊於500輯、聯合新聞網)
近來英國餐飲界與食譜出版界出了一件驚人的醜聞,倫敦知名主廚 Elizabeth Haigh 在今年出版的食譜書 Makan 被指控抄襲,不僅多個食譜與內容段落和新加坡作者 Sharon Wee 的 Growing up in a Nyonya Kitchen 極為雷同,還有食譜被發現修改自其他食譜部落格與食譜書,最後出版社宣布回收下架。
如何界定「抄襲」,在餐飲界是一大挑戰。由於煎、煮、炒、炸、烤等食材處理方式為人類共有,綜合了食材與烹煮法的食譜也被認為屬於「功能性」而非「原創性」,因此即使是能比對文字的食譜,也僅有在食材與烹調方式以外的其他敘述,可被視為「文學表現手法」,而能擁有著作權。至於盤中的作品就更難了,雖然以目前精緻餐飲和甜點的發展趨勢而言,包括表現手法、擺盤、裝飾等外型設計極為重要,也是創造額外營收、為主廚奠定聲譽的重要來源,但這些超越「實用性功能」的存在,還無法正式受到法律保護。近年來全球有許多訴訟案件,台灣也有多起甜點作品抄襲爭議,卻沒有任何代表性的判決能夠樹立典範,最後多半只能訴諸輿論,以公關方式解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