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Menu

ying c.

les secrets sucrés
  • Home
  • articles
  • publications
  • créations
  • divers
  • About
  • Press
  • Contact
法式甜點關鍵詞
歷史
觀點
人物
書介
出版作品

《 Fou de Pâtisserie 》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 Julie Mathieu。

[Interviews / 人物深度專訪] Julie Mathieu-法國甜點雜誌《 Fou de Pâtisserie 》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上)

May 25, 2019

關心法式甜點新聞與動態的讀者們一定知道《 Fou de Pâtisserie 》,這是一本為了甜點而生的雜誌,致力於向大眾推廣法式甜點,內容包含甜點知識、歷史、新聞、主廚介紹、世界潮流、出版品、大量專業食譜等。在法國,這本雜誌是甜點愛好者人手一本的聖經,也是甜點主廚們與大眾溝通、了解同業動態的重要管道,自2013年9月創刊,便廣受歡迎。過去五年多,《 Fou de Pâtisserie 》不僅在實體雜誌出版取得巨大成功,更建立網路社群、被全球的甜點愛好者與主廚們關注,從而影響全球的甜點風潮。如今FDP已是一個逐漸多角化的品牌,在巴黎開了三家實體店面,並積極舉辦各種活動,今年早前更開通 Youtube 頻道。其姊妹作《 Fou de Cuisine 》在2015年九月創刊,也在穩健發展中。 

2017年為了將《 Fou de Pâtisserie 》引進台灣[1],我曾與其共同創辦人兼總編輯 Julie Mathieu 有過書信往來,之後偶爾在一些公關活動中擦身,但一直沒有正式面對面的交流。本次很幸運能夠進行專訪,Julie 與我聊了許多她在法國甜點界的觀察,也和我分享該品牌未來的計劃。訪問中有很多我長期關注的議題,我也從 Julie 的回答中得到不少啟發。作為華文世界第一篇對該媒體的深度訪談,希望本文能帶台灣讀者認識全球法式甜點熱潮的重要推手、並對相關議題的深入討論有所貢獻。

專訪內容分為上下篇刊出,上篇主題包含「 Fou de Pâtisserie 品牌」、「社群媒體銳不可當的影響力」,下篇則是「現象與趨勢觀察」及「甜點人的角色與倫理」。以下為上篇訪問正文:


Fou de Pâtisserie 品牌

《 Fou de Pâtisserie 》雜誌以雙月刊形式發行至今已超過五年,好幾期的紙本雜誌因太受歡迎,目前已絕版。(圖片來源:Fou de Pâtisserie )

《 Fou de Pâtisserie 》(以下簡稱為 FDP )是怎麼誕生的呢?當時怎麼會想到創立一本專門的甜點雜誌?法國還有另一本甜點雜誌《 Le journal du pâtissier 》早在1978年便創刊, FDP 和它的區隔為何?

Julie: FDP 在 2013 年 9 月創刊,當時市面上並沒有針對大眾的專門甜點雜誌 。《 Le journal du pâtissier 》是針對專業人士、且透過訂閱發行,跟 FDP 面向一般大眾,在書報攤就能買到的狀況不同。後者在當時是沒有前例的創新想法。FDP 目前的發展超過當初的預期,如今所有專業主廚與業界人士們都會閱讀,讀者群因此分成大眾與專業兩股主力,我們在兩個領域中都具有指標性。

不管是透過雜誌、店面還是社群網站,「為一般大眾提供接觸專業甜點主廚作品的管道」都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 

目前 FDP 每期的出刊量達到8萬本,對紙本雜誌來說是極大的成就、即使對出版界的大媒體來說都不容易。您認為這個成功背後有哪些因素呢?

Julie:首先,大眾確實對甜點、對我們有一股真切的期望。過去許多食譜書可能會減省步驟或原料、份量標示不清等,FDP 是唯一一個認真去專業廚房內與甜點主廚打交道、詳實記錄他們的食譜然後傳達給大眾的媒體。此外,我們也到處發掘有才能的甜點師、有好作品的甜點店。我們向大眾突顯了甜點師這個職業的價值。

在此同時,近年到處瀰漫著「甜點熱」:有業餘愛好者的社群、越來越多人在家動手做甜點;甜點書是出版品中賣得最好的類別,比一般廚藝類的食譜書賣得還要好;電視從六七年前開始有甜點節目,以 Christophe Michalak 主廚為始,甜點師走向幕前;社群媒體開始興起;法國美食界充滿活力、甜點界也是,越來越多主廚自己開店,整個甜點界發展愈發蓬勃。以前甜點從來不是關注的對象,大家吃完飯之後吃甜點像是例行公事,我們會問主廚問題,但從來不關心甜點師。但現在業界如高級餐廳、飯店等也很高興除了料理之外,他們現在還能再談甜點。我們在這段過程中一路伴隨大家、並參與推動了這股熱潮。

Fou de Pâtisserie 的第一家店面,位於巴黎二區知名的 Rue Montorgueil 上。

FDP 甜點店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催生的呢?在整個品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FDP 又是怎麼選擇與哪位甜點主廚合作、在店裡呈現哪些甜點? 

Julie:FDP 的第一家甜點店在 2016 年 4 月開幕。我們希望能夠有個空間,讓實體的交流與溝通變得可能:首先消費者能更直接地認識主廚與他們的作品,甜點師們也能走到台前、認識他們的消費者;二來讓甜點變得更平民化、更普及,因為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到豪華飯店、餐廳吃甜點;再則 FDP 的店面也擔任發掘新秀的角色,經由在本店販賣作品,許多年輕、或是不出名的甜點師能被更多人認識。此外,「精選法國最佳甜點師作品」在同一家店販賣,也是獨一無二的概念。簡而言之,FDP 甜點店是一個相遇、交流、與品嚐的場所。

至於我們怎麼選擇合作的甜點師與甜點,首先真的會全部品嚐一遍。只要發現好的作品,就會與主廚討論合作的可能性。例如前陣子在做開心果的專題,在試吃過程中發現 Boulangerie Utopie 的開心果塔令人驚艷,於是我們便詢問主廚 Erwan 是否願意在FDP店裡販賣,他也欣然同意。

FDP 店面合作的主廚分成兩類,一種是常駐的甜點主廚,例如 Hugues Pouget( Hugo & Victor )、Carl Marletti( Carl Marletti )、Nicolas Bacheyre( Un Dimanche à Paris )、Nicolas Haelewyn( Karamel )等人,是我們認為全巴黎最好的幾位主廚,從我們剛開幕時便合作至今,消費者也對他們的作品非常滿意。這些常駐主廚的甜點會不定期更新,另外還有一些應活動與邀約短期合作的客座主廚。我們對所有的選項都保持非常開放的態度。

FDP 以「法式甜點大使」的角色自居,目標在於代表並推廣法式甜點。因此除了巴黎目前的三個店面之外,將來也希望能推廣到各地。

FDP 官方 Youtube 頻道前陣子上線,這是「探尋風味之路」(Les Chemins du Goût)系列影片中的第一支,特寫 Cédric Grolet 主廚。

前陣子 FDP 正式開通了 Youtube 官方頻道,您預計該頻道與整個品牌會如何發展?未來又有哪些新的計劃呢?

Julie:FDP 的 Youtube 頻道是計劃發展的重點之一,目前已經上了第一個影片,特寫 Cédric Grolet 主廚。由於反應良好,我們與一位導演合作,正在拍攝一個名為「Les Chemins du Goût」(暫譯為「探尋風味之路」)的影片系列,會為10位甜點主廚製作共10支影片,預計從9月開始每兩週上映一支。每位主廚會搭配一個主題,講述他們的甜點作品與創作哲學等,例如 Pierre Hermé 與咖啡、Christophe Michalak 與巧克力、Philippe Conticini 與帕林內(praliné)等。我們認為影音是非常重要的媒體類型,所以希望給這個頻道更多支援,但問題在如何找到資金,可能需要有合作對象或贊助商等。

因為我自己一直都與甜點主廚們有直接的接觸,知道真的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給大家,所以我們正在嘗試善用各種媒體與通路。例如 FDP 的店面很重要,我們希望能夠在其他地方設點、也會舉辦更多的活動;很受歡迎的甜點工作坊,也考慮在海外舉辦(最近便有來自突尼西亞的要求)。另外我們也在考慮製作電視節目,但不會是甜點競賽,因為已經有如 Le Meilleur Pâtissier 、 Qui sera le prochain grand pâtissier? 等節目。我們可能深入廚房做現場報導,或是在廚房裡與主廚一起製作大師級別的甜點等。

社群媒體銳不可當的影響力

接近40萬人追蹤的 FDP Instagram 帳號,成功凝聚網路上的甜點愛好者、建立了非常活躍的社群。(圖片來源:Instagram|Fou de Pâtisserie )

您認為社群媒體、特別是 Instagram ,是否是我們當今不可或缺的傳播媒介?即使對傳統媒體出身的 FDP 雜誌來說也是嗎? FDP 的紙本雜誌讀者與 Instagram 的追蹤者是不同的兩群人嗎?

Julie:沒錯,社群媒體確實對我們的經營發展很有幫助。雖然雜誌屬於傳統媒體,但現在必須 360º 多方經營。 雜誌以外,我們還有店面、工作坊[2]、社群媒體平台,後者能夠幫助我們廣泛、有效的傳播資訊。例如我們的工作坊訊息,就只公布社群媒體上。

其實我們對 Instagram 的經營不是刻意,而是自然發展而成[3]。現在 FDP 在 Instagram 有接近44萬的追蹤人數(此時 Julie 笑了一下說:「如果雜誌的訂閱數也有這麼多就好了。」[4]) 。雜誌的讀者與社群網站的粉絲的確是兩群不一樣的人,雖然同樣愛好甜點,但有人喜歡自己動手做(雜誌讀者)、有的人自己不做,但喜歡看(與買)甜點(社群網站粉絲)。Instagram 能夠觸及到比雜誌更廣大的群眾,且我發現他們平均而言比雜誌讀者的年齡層還要輕,大約是15到30、35歲左右,到我們店面參加活動的顧客也多半都集中在20、30歲。

 

您怎麼看社群媒體的重要性?甜點愛好者在網路上成立的社群又是怎麼推動法式甜點的發展呢?

Julie:活躍的網路社群其實形塑了非常穩固、死忠的支持。比如說我們剛剛設立 Facebook 專頁時,就是因粉絲們自己高度參與而發展起來的。他們互相積極的討論、分享資訊,甚至會就雜誌上的食譜提問,比如:「我不會做這個部分,請問有人知道嗎?」接著就會有人回答並給予建議。後來我們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照著雜誌上的大師食譜做出的成品照,由於水準實在高得不可思議,現在 FDP 每一期開頭都會分享16個最好的讀者作品。大家都很開心,而且會因為自己的作品出現在 FDP 上感到很驕傲。他們讓這個社群更為活躍、而且不斷有創作,這一點非常重要。

 

法式甜點的外型一向非常重要,近年來由於社群網站蓬勃發展,大眾對美麗的視覺呈現要求更高。圖為 Cédric Grolet 主廚今年5月推出的法式草莓蛋糕( fraisier )。

法式甜點的視覺呈現非常重要,現在因為 Instagram 的發展,精緻外型更變成不可或缺的因素。您認爲這個現象是否改變了我們對「怎樣才是一個好的甜點」的判斷? 

Julie:在 Instagram 上面,一個甜點確實只需要漂亮就能引起討論。在我們這個年代,人人都被形象所囚,譬如一個演員只要長得帥就能有票房,演技如何是其次。視覺呈現如今是社群媒體溝通的基礎,它簡單直接又不貴。所有的主廚們都花極大的心思在處理作品的外觀呈現,原因很簡單,它需要引起人品嚐與消費的慾望。

但我也觀察到最近幾年有另外一股「簡化」的潮流,許多主廚早已拋棄金銀箔、閃亮的飾面與有顏色的飾片等,他們認為樸實與「容易被讀懂」也很重要。也就是說,需要讓顧客看到外觀就能理解這是什麼。視覺確實是我們與這些作品的第一步接觸,但如果東西很漂亮卻不好吃,就不會有回頭客了。如今也有很多主廚開始減少口味選項,例如原本有十種、現在只有三四種。他們將重點重新聚焦於風味和本質。

(更多 Julie 對當前甜點趨勢評析、對甜點人角色的犀利看法,請點此繼續閱讀下篇)


註解:

[1] 目前該雜誌與台北信鴿法國書店(Librairie Le Pigeonnier)正式合作,台灣的讀者能透過後者訂閱與購買。博客來偶爾也有少量單本雜誌販賣。

[2] FDP目前持續與各知名甜點主廚合作工作坊,開放一般業餘甜點愛好者報名參加,內容通常包括大師課、試吃與廚房參訪等。2019年6月28日的工作坊目前請到三個巴黎宮殿級飯店的甜點主廚:Julien Alvarez(Le Bristol Paris)、Michael Bartocetti(Shangri-La Hotel, Paris)、Cédric Grolet(Le Meurice)。

[3] Julie曾經在另外一個訪問中提到,其實原本就有許多熱愛甜點的人,FDP剛好出現在一個對的時機,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社群。

[4] 目前FDP一期雜誌大約印刷8萬份,其中約有1萬個訂戶。

In People Tags Fou de Pâtisserie, Julie Mathieu, post in Chinese, interviews
← [Interviews / 人物深度專訪] Julie Mathieu-法國甜點雜誌《 Fou de Pâtisserie 》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下)[Paris pastry news / 巴黎甜點新聞] Dominique Ansel x Yann Couvreur →
Liésparladouceur_3dcover.png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重磅出版

More Info
The Art of French Pastry_3D cover.jpg

《法式甜點學》好評4刷!

More Info

LATEST

Featured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Apr 21, 2025
Apr 21,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守護傳統?守護內心淨土?巴黎麵包工藝復興風潮
Mar 25, 2025
Mar 25,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Mar 21, 2025
Mar 21,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 FDA 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Feb 20, 2025
Feb 20,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Opinion / 觀點評論] 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Jan 26, 2025
Jan 26, 2025


ARCHIVE

  • Addresses
  • Books
  • F. Pastry Fundamentals
  • History & Stories
  • Magazines
  • News
  • Opinion
  • People
  • Taste of Taiwan
  • Tasting/Testing
  • Trends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PRESS

Featured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500輯 Interview
Nov 9, 2021
Nov 9, 2021
500times_interview1.JPG
Oct 30, 2021
500輯漬物讀書會 Interview
Oct 30, 2021
Oct 30,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Eatpire Interview
Oct 18, 2021
Oct 18, 2021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美食加 Taster Interview
Jun 12, 2020
Jun 12,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博客來 OKAPI Interview
May 14, 2020
May 14,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BIOS Monthly Interview
May 1, 2020
May 1,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名廚 GreatChef Interview
Apr 30, 2020
Apr 30, 2020
Hengstyle interview_p1
Oct 6, 2017
Hengstyle Interview
Oct 6, 2017
Oct 6,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BIOS Monthly Interview
Feb 28, 2017
Feb 28, 2017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Initium Media Interview
Dec 22, 2016
Dec 22, 2016

© 2016 Ying C. All rights reserved.